首页

首页 >> 专家掠影 >> 正文

博士夫妇扎根“三农”沃土 科技服务让乡村更富裕

作者:文章来源: 点击数:更新日期:2022-10-08

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XzwSBXKtGK0vpZNc6v_pA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终体现在农民鼓起来的“钱袋子”上,只有这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会更高,才能真正把科技兴农的目标落到实处。

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终体现在农民鼓起来的“钱袋子”上,只有这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会更高,才能真正把科技兴农的目标落到实处。

“我和我爱人都是学农的,学农的必须要和土地打交道。”2016年,作为皖东综合试验站第一批花卉苗木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陈友根和王冬良来到明光。

2019年,陈友根教授正式成为皖东综合试验站站长,作为蔬菜、食用菌生理及设施环境调控方面的专家,如何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孵化器项目是陈友根一直以来精心研究的课题。

“明光的生态环境很好,通过区域试验,发现这里的气候温度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为菌种培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比较高,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能促进农民增收,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陈友根介绍说。

“通过试验站+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在自来桥、涧溪等周边乡镇大力推广,发展大户种植食用菌 3.2 万棒,产品销往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陈友根说,真的十分感谢明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这么大的支持才能发展这么好。

“我之前从没有看到这种长得既好看又好吃的食用菌,陈教授真的很厉害。我在这里工作不耽误干农活,钱不少赚,还能照顾家。”石坝镇王桥村村民郭丰涛满脸幸福地说道。

作为花卉和艾草产业联盟的首席专家王冬良,带领研究生和团队在皖东实验站积极开展花卉、甜叶菊种苗研发培育工作,让优良品种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目前实验站收集了240多个花卉品种,并建立了优良种子资源库,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除了教学和科研,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农技培训,目的就是改变他们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方式,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王冬良笑着说

多年来,陈友根、王冬良夫妇俩依靠自身的专业学识和不断拼搏的敬业精神,扎根明光,服务三农,成为农业科技道路上的领路人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    编:230036

电    话:0551-65786117

传    真:0551-65786117

E-mail:xnc@ahau.edu.cn

?CopyRight 2017   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